古城人文

古城人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古城人文

古城会理:开启全域文旅跨越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01-21 16:36:26 浏览次数:462

    1月19日,《四川日报》第10版整版刊发了文章《古城会理:开启全域文旅跨越新篇章》。

1.jpg

                                                                                                                      ▲1月19日四川日报第10版截图

2.会理古城新貌.jpg

会理古城新貌。

 会理“祥龙”进城。.jpg

 会理“祥龙”进城

 四川最南端,攀西腹心地带,古城会理坐落于此。



        这座颇具历史韵味的千年古城,有着多个身份。


  


       这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拥有全国保存完好的明代卫城,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棋盘式格局,至今保持着原有的布局和风貌。走进幽深的街巷,一砖一瓦韵味悠长、令人着迷。


  


       这里是带来喜悦丰收的石榴城。纯朴勤劳的会理人民在这片神奇的沃土孕育了久负盛名的会理石榴,这里的石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国内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40万亩石榴从这里走向世界。


  


       这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红色文化之城。80多年前,红军长征途经会理,在这里召开了红军长征入川后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会理会议”。


  


       这里还是攀西的“聚宝盆”。会理是全国得天独厚的主要成矿带之一,全市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达60多种、300多处,黑色金属储量3.49亿吨,有色金属储量7228万吨。
  
      2021年,会理撤县设市,成功入围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2022年,会理将继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突出文旅首位产业,推动全域文旅跨越发展。


  


      今年,会理市将举办世界级体育赛事和国家级康养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助推全市文旅新跨越,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融合,更凸显岁月的积淀与城市的包容。千年古城将以全域文旅跨越,走向世界,展现新姿新韵。
4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碑。.jpg
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碑。

 千年古城

                                                                                                               两千多年历史异彩纷呈                                                                                                          


     沿着会理古朴的石板路,来到金江书院,檀香青烟缭绕,为古老的书院增添了浓厚的书香气。金江书院始建于清代,现今仍然留存着元泉观石碑和西来寺的木刻对联。



     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古称会无,继称会川,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之美誉。


5.会理古朴民居。.jpg

会理古朴民居。


     会理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118个、四川省第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蜀月滇风的文化交融,积淀了会理多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会理古城始建于元末明初,清雍正十二年,在城中心十字大街修建钟鼓楼,成为会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今天的会理古城还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建筑,被建筑界专家誉为具有“明清之风”的独特风貌,成为会理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


  
     会理拥有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融合构成的独特地域文化,让每一条街道、每一片田野、每一栋民居甚至每一种食物都增添了历史韵味。因此,“古城会理”“红色会理”“中国石榴之乡”“攀西聚宝盆”等诸多美名齐聚会理,这座城市的魅力正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第二届中国旅游品牌世界之旅·香港峰会暨中国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上,会理市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县”称号。会理饮食源出川味,兼有滇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会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羊肉汤锅、鸡火丝饵块、抓酥包子、铜火锅、熨斗粑、稀豆粉、鸡枞饺子等让人回味无穷。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从皎平渡巧渡金沙江由滇入川,在这里,召开了入川后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理会议。如今的会理会议纪念地,修建了生态游步道,供游人抚今追昔,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目前,会理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被评为“新时代·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名县”。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会理灿烂的文化、独特的个性,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7月,“大号唢呐”“蹢脚舞”“红铜火锅制作技艺”“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3月,会理饵块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会理绿陶因其具备独特的人文技艺与自然资源禀赋,成为会理旅游文化的精品代表。2021年,会理绿陶产业园被四川省文旅厅认定为四川首批非遗文化体验基地。



6.清洁能源风电项目与会理杜鹃花海形成绝美风光。.jpg

清洁能源风电项目与会理杜鹃花海形成绝美风光。


心协力

布局“一核两片三带八点”发展

    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会理目前已成功入围全省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将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




    该市出台《会理市乡村旅游实施方案》《会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确定建设“一核两片三带八点”发展布局。“一核(会理古城旅游极核)、两片(北部生态片区、南部文化片区)、三带(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观光带、红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带、金沙江水上休闲娱乐带)、八点(云甸镇、彰冠镇、通安镇、小黑箐镇、新安傣族民俗村、玉龙村、河漂村、松坪关八大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布局。

7.古建筑保存完好。.jpg
古建筑保存完好。


    会理古城入选第一批四川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会理端午风情游被评为“新时代·中国最具特色旅游节庆品牌”,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皎平渡渡江遗址和会理会议纪念地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皎平渡段建设有序推进;黎溪镇获“大凉山旅游名镇”称号,小黑箐镇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彰冠镇入选“大凉山旅游名镇”候选镇,古桥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松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龙肘村和白沙村5户民宿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民宿旅游服务质量达标户”等。旅游产品全域布局、旅游要素全域配置、旅游设施全域优化、旅游产业全域覆盖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此外,会理还建成主客共享的城市特色街区2个和类型多样的住宿设施,推动闲置土地变身停车场,依托旅游集散中心健全咨询、导览、导游、导航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先后投放700辆共享电动自行车、新增15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70辆新能源出租车。落实《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并给予专项补助资金63万元,抓好A级旅游厕所建设,在城区、会理古城、国道沿线等地实施“三边三化”和“三改一整”工程,全面改善全域卫生面貌。

8.会理彝乡风情蹢脚舞。.jpg
会理彝乡风情蹢脚舞。


文旅跨越

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

    “文旅跨越是会理市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会理未来五年要办好办实的三件大事之一,也是会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和希望工程。”会理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为何要推动文旅跨越发展?在探索中,会理有了答案。


  


    推动文旅跨越是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建设“富裕会理、文化会理、乐居会理”的必然要求。会理文旅资源独具魅力、康养资源得天独厚,建设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文旅融合、跨越发展,可谓大势所趋、大有可为。

9.会理古城 端午“游百病”。.jpg
会理古城 端午“游百病”。


    推动文旅跨越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会理当前正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转型发展关键期、跨越发展突破期,将以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把文化旅游产业摆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位置,推动文化旅游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让这个古老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推动文旅跨越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化旅游业能够提供形式多样、数量可观的就业机会和岗位,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各地游客的到来,可以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带动当地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为群众提供充足就业和稳定收入,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10.会理金沙江皎平渡大桥。.jpg
会理金沙江皎平渡大桥。


未来目标

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双升双增



    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只是会理文旅跨越的第一步。“我们将乘势而上,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努力成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确保到2025年,实现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双升双增,年接待游客达到千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实现百亿元以上。”会理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构建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五带”和凉山州“一核五区三带”文旅发展总体布局。全面提升古城核心区质量,打造北部生态片区、南部文化片区,建设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观光带、金沙江水上休闲娱乐带、红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带。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创建1个3A级景区、N个特色高端精品民宿,加快形成“1+1+4+ 20+N”的文旅产业布局,打造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全域化旅游目的地,形成旅游产业全域覆盖。

11.会理绿陶。.jpg

会理绿陶。


    精心打造标志性文化旅游品牌。会理最靓丽的特色是“古城”,古城内至今还保留着本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这是会理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会理最有潜力的特色是“红色”,将打造复合型红色旅游业态,不断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会理最有后劲的特色在“乡村”,深入挖掘山水生态、采摘体验、特色美食、古村落等旅游价值,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本、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的乡村旅游,不断提高会理特色文旅品牌的知晓度、美誉度。同时,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和提升会理旅游品牌。


  


    走“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打造一批“会理古城+”“红色旅游+”“林果产业+”旅游精品路线。推进农文旅融合,积极打造以三产互动互融为主的乡村特色旅游。推进工文旅融合,打造四川省矿产资源博物馆,重点推进旅游与风电光伏、矿产资源开采等特色工业融合。推进体文旅融合,以运动康养为依托,发展时尚健康旅游和户外旅游,集中打造一批户外运动基地,推出一批体育运动产品。推进商文旅融合,推出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

12.白塔神韵。.jpg

白塔神韵。


    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实施旅行社提质升级工程,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旅游客运,实施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广泛开展文旅项目招商推介活动。


  


    大力实施旅游交通提升工程,打造独具魅力的“最美国道、最美省道、最美乡道”,适时开通各景点景区专线客运车辆,加快德会高速、宜攀高速建设,积极配合丽攀昭铁路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文旅公共服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建成“一部手机游会理”智慧平台,拓宽智慧旅游市场。


  


    全面拓展文化旅游宣传营销。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性的交易会、博览会,开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生态避暑等主题活动,举办层次高、规模大、影响效应强的会展、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营造文化旅游氛围,打响文化旅游品牌。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