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动态

景区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景区动态

聚焦凉山州文化发展大会 | 会理市:“四种文化”齐头并进 “四大举措”共同发力

发布时间:2022-07-19 10:22:43 浏览次数:463

1.jpg

昨天上午举行的凉山州文化发展大会上,会理市作交流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始终把历史文化作为会理的灵魂。一是擦亮会理古城“金字招牌”。全力维护好凉山州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声誉,将古城作为会理最大的文化品牌打造。二是守护历史文化遗迹。强化全市46处文保单位管理、数万件文物标本保护,其中猴子洞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2018中国考古重要发现。三是延续历史节庆活动。历史悠久的端午万人宴成功申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以“震撼”为题描述会理端午,历史文化在会理焕发新姿。
(二)始终把红色文化作为会理的底色。一是挖掘红色资源。形成《会理市红色遗址专项普查统计表》,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庄庙红军攻城指挥部旧址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管好红色遗迹。投入1.12亿元对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山洞进行水下保护并完成地面复建,投入513.9万元专项用于红色遗迹的保护、建设、维护。三是弘扬红色文化。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会理会议纪念地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会理会议、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红色文化在会理薪火相传。
(三)始终把非遗文化作为会理的财富。一是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4人,绿陶、红铜火锅制作技艺,彝族蹢脚舞、大号唢呐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法造纸等11个项目被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加强非遗开发利用。建成会理绿陶文化产业园,产品获得多项专利和荣誉。成立民俗文化传承培训中心,推动蹢脚舞、红铜火锅等非遗技艺走向市场,其中舞蹈《我的弦》获文化部群星奖并受省政府通报表扬,非遗文化在会理实现价值。
(四)始终把多元文化作为会理的特色。一是推动民族民俗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全省唯一的傣族乡,每年4月14日傣历新年都要举办盛大的泼水节。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的小黑箐镇,独特的长号、山歌、蹢脚舞、筛糠、祭龙等民族艺术和民间习俗闻名遐迩。二是保持饮食文化源出川味、兼有滇风。推动会理饮食不断吸纳、改变、传承、创新,形成羊肉米粉、鸡火丝饵块、抓酥包子、铜火锅、熨斗粑、稀豆粉等多种多样的特色小吃,多元文化在会理融汇融合。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科学谋篇布局、夯实文化阵地。完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建设“文化会理”和凉山南部区域文化中心谋好篇、布好局。以打造博物馆群落为契机,立足推动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高标准规划布局四川考古研究院会理工作站、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901三线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场馆落地建设。推动市文化馆、图书馆和长征纪念馆进一步提质增效,巩固国家一级文化馆地位,确保高质量建成国家三级以上图书馆。
(二)合理开发保护、加强文化挖掘。科学编制《会理古城保护与发展总体概念规划》,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会理古城进行保护利用和品牌质量提升,深挖古城核心区周边人文景观资源。进一步健全会理特色文化产品开发策略,不断拓展以会理绿陶为代表的陶艺文化、以红铜火锅为代表的铜艺文化产业化发展,“十四五”期间再申报省级非遗目录1-3个、州级非遗目录3-5个。深度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军长征革命历史遗迹打造为深度体验红色文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合理保护和开发南方丝绸之路、松坪古村落等历史遗迹,充分展示会理考古发掘成果和文物修复成果。
(三)促进交流合作、增强文化氛围。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依托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电视台文旅频道,深入宣传推广会理文化资源和文旅产业发展特色、亮点,不断提升会理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巧渡金沙江》故事影片拍摄进度,将会理红色故事搬上电视荧幕,走进千家万户。以打造西南铜都为契机,邀请国内工艺美术大师入驻会理,进一步丰富红铜文化内涵。精心筹备参加建州70周年庆祝活动、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凉山州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和四川省第十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充分展示会理文化成果。
(四)突出品牌项目、壮大文化支撑。每年匹配500万元以上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文化与农业、旅游、体育、商贸等产业融合,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绿陶文化产业园创建研学示范基地、会理古城-仙人湖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会理示范段项目、金沙江皎平渡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会理文体中心、长征文化传习社区等文旅项目,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文艺创作,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和产品。引进一批优势文化产业企业、培育一批新兴文化产业企业,形成相互带动、共同成长的发展格局,多措并举为凉山打造全省文艺副中心贡献会理力量。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