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动态

景区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景区动态

流金岁月||从益民食堂“店招”所想到的

发布时间:2023-12-13 13:53:58 浏览次数:81

●罗才梁


会理县城五六十岁以上的人都可能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座落于县城北大街中段的国营益民食堂挂有一块不算醒目的小招牌,其上部用隶书体写有“益民食堂”四个碗大的字,下部有一行吸引食客的行书小字,按时下的话说叫“广告词”:“油条黄、豆浆浓、枣泥包子味不同;抄手嫩、水饺鲜、会理饵块名川滇。”

image.png

(拍摄:翁锐)

益民食堂的店招虽不显眼,但却朴实生动,让人馋涎欲滴,每每招来许多半大学生娃娃的青睐。大家上学、放学从食堂门口路过时,都忍不住驻足望上一眼,念上一念。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它也许对观望者起到了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作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

image.png

回首那个年月,全城大小餐馆不过十来家,名气较大的如国营“益民食堂”、“生活服务部”、“二餐厅”,此外还有几家集体所有制、合作性质的小吃店。国营食堂偶尔卖点串荤,其他的一般只卖素小吃之类,除要人民币之外,还要粮票,否则就是有钱,也只能望洋兴叹。

image.png

曾记得读初一时,父母工资低,我们兄妹多,家里经济拮据,每个星期当哥的都要到几十里外的“石关门”、“凉风岗”打柴,以补贴家用。有一次由于不小心,我的肚皮被干树桩划了一条几寸长的口子,鲜血直流,找好的柴也不要了,忍痛回到家里擦点红药水。外公见到后很心疼,叫我母亲到益民食堂花了二两粮票、二角钱端了碗汆肉饵块回来给我滋补滋补。那个年代家家娃娃都多,长得“贱”,一碗饵块下去,个把星期伤口就结疤了。

image.png


(拍摄:周能发)

改革开放后,随着城乡经济的繁荣,县城的食店、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布满了城区的街头巷尾。什么“花鲢鱼头火锅”、“口袋鸡”、“老鸭汤”;什么“蜀南苑”、“石榴园”、“锦华苑”;还有什么“鸡火丝”、“黑泥桥羊肉粉”、“正宗羊肉汤锅”,一些排不上号的小吃可就数不胜数了。为招揽生意,各种大型的、小型的、平面的、立体的霓虹灯店招五光十色,让人们眼花缭乱。城市太喧闹了,城郊随之诞生了休闲山庄。

前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饮食的追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温饱实惠型已逐渐向营养享受型过渡。此时,玉米窝窝头、四季豆酸菜汤、各类野菜也登上高档餐桌。一些老板紧紧抓住商机,从重庆、云南等地引进了一批国家、省注册的名牌餐饮进驻会理。如什么“云腿天麻鸡”、“余老幺火锅”、“秦妈火锅”、“小尖椒”等等。其店招广告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引人注目。如什么“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如喝碗天麻汤”;什么“男人吃了强壮、女人吃了漂亮、小孩吃了聪明、老了吃了长寿”。于是乎,会理饮食业这台戏越演越烈,越唱越热闹,本土味道,外埠特色,地方与外埠相碰撞、相融合的饮食纷纷登台亮相。为占领市场,又在餐馆的外部到内部建筑装修上下功夫,五花八门,你方唱罢我登台。

image.png



然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君不见,2008年位于滨河路北端高十六层的“润铭酒店”拔地而起;2009年4月,始创于上世纪末的小小“银桥饭庄”,座落于滨河路南端的“望帝酒楼”首家获得了“二星级”酒店称号。

如今每逢节假日、星期天,城内郊外大小餐馆、山庄都几乎爆满,人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上酒楼、下餐馆、玩山庄,想吃什么,去何处休闲君挑选。

本期编辑




原创:会理旅游

统筹:戴耕泓

审核:王荣强

投稿邮箱:448599583@qq.com

主办单位:凉山州会理市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区管委会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