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动态

景区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景区动态

地名故事||挂金梅,从村落到社区的蝶变

发布时间:2022-10-07 14:17:56 浏览次数:1262


挂金梅,从村落到社区的蝶变

作者:马啸


image.png

      挂金梅是一个地名,属于旧时会理古城西门外的一个自然村落。1950年会理解放后更名金梅,成为一个行政村。金梅村北与羊木村、东升村交界,南与县农示场接壤,东与南郊村相连,西与石庄村相邻。2020年与羊木村合并改建为金梅社区,在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2021年成为凉山州唯一一个省级乡村规划试点村。

     关于挂金梅地名的来历,《会理历史文化研究》主编霁虹说,该地名与晚清会理一位秀才、著名书法家杨汝衡有关。“一天夜里,杨汝衡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家村外小河边的梅树全开了,醒来心想,那棵梅树快要枯死了,往年都只见一两枝,开出几朵花,而昨天梦里竟然见满树挂满金灿灿的梅花。第二天太阳出来,他便带着好奇心来到小河边,一看大吃一惊,老干上竟发出了无数新枝,枝条上挂满了梅花。后来,人们就将古城西门外的这个村子改名为挂金梅。”故事赋予了该地名葱郁的文化内涵。

image.png

     挂金梅村落里的居民有马、陈、李、杨等姓氏,其祖上多为外来移民。据《会理马氏族谱》记载,一世祖马政自明孝宗弘治年间从云南沅江离官卸任后“携家定居于会川卫之挂金梅”。马政官至云南沅江地区通判,辞官后带着家眷来到挂金梅,并在此繁衍生息,开枝散叶。翻开2004年版的《红旗区志》,该地1948年小学名单中有“挂金梅国民校”记载,可知“挂金梅”称谓沿用至会理解放才更名金梅,由一个村落成为行政村。期间,金梅村在人民公社时期称为大队,1983年人民公社改乡政府后,大队改称为村。尽管行政区划多变,但金梅村一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村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金梅村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个体经济快速崛起,尤其在建筑业领域,出了几位知名企业家,人们把该村称为“富人村”。2020年会理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金梅村与羊木村合并改建为金梅社区。社区幅员28.14平方公里,辖15个居民小组,1362户4785人,有耕地7500亩,集体林地1.5万亩。

     金梅社区地灵人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自然人文景观屈指可数。西岩滴水、景庄王山、一碗水等自然景观,负载生动形象的传说;文化桥、景庄庙、飞来寺等人文景观,承载着一段逝去的烟云往事。

image.png

     从社区淌过的一条小河,河水清澈明亮,灵性的山水孕育人们灵动的性情。这里的人们充分利用上天赐予的水土资源发家致富。清冽甘甜的山泉流经村庄,浇灌的瓜果蔬菜长得水灵灵的。时令蔬菜上市或是樱桃儿成熟的季节,不用你问,卖菜的大妈会主动地告诉你“我家是一碗水的”,语气中分明带有一种家乡的自豪感。短短几年时间,人们凭借山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搞起乡村旅游,西河山庄、金梅山庄、乡村农家乐等休闲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点缀在美丽的村落间,果蔬采摘、餐饮娱乐等业态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蓄势存力。

     金梅社区亦是会理教育的集中示范区,国家人才培育的大本营。这里有职高、普高、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等十余个教育场所,既有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又有原会理二中、会理一职中与会理一中合并后的景庄校区和营顶校区,还有内西小学、黑泥桥小学等,这方土地被赋予浓郁的教育氛围,极富乡村振兴潜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加速乡村振兴步伐中,金梅社区的发展搭上了时光快车道,2021年金梅社区由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确定为省级乡村规划试点村。金梅社区能够在凉山乃至甘孜、阿坝三州中成为唯一一个省级乡村规划试点村,幸甚至哉!

     金梅社区党委书记兰志彬告诉笔者,社区依托会理古城风韵,结合文脉走廊——西河、文化桥、景庄庙、西岩滴水等“金梅十三景”,以农、文、旅为定位做文章;规划总投资8100万元,建设茭白产业园区、水产养殖科技园区、种养农业循环产业园区、金梅—景庄家园集中新建点;沿乡村主干道和西河一线,形成联通会理古城和米易县的乡村旅游观光带,打造乡村旅游度假、高标准粮食生产、文化景观体验、特色农业发展四大产业区,将社区打造为城郊融合发展示范区、会理高品质乡村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生态舒适、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 

      每一个村落都有属于它的记忆。挂金梅、金梅村、金梅社区,名称变化的背后,是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新时代阳光照耀下的金梅社区,正在书写属于它的崭新画页。



本期编辑

转载:会理微视

统筹:戴耕泓

审核:杨胜光

投稿邮箱:448599583@qq.com

主办单位:凉山州会理市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区管委会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