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动态

景区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景区动态

民风民俗||傣乡里的雅歌儒服

发布时间:2023-08-30 15:58:01 浏览次数:155

傣乡里的雅歌儒服

作者:何玉恒

image.png


雅歌,礼乐之歌

《诗经》序里讲到:“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雅》诗大部分是古代上层社会举行各种典礼或宴会时演唱的乐歌,因此也称“雅歌”。《后汉书·祭遵传》载:“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唐代的李贤作注解释说:“雅歌,谓歌雅诗也。”

儒服,端庄之服

“儒服”即古代儒者的服饰。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成为儒者表达思想主张、展现精神面貌的一种方式,以高冠、宽衣长袍、方履为主要特征。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边疆少数民族积极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赋诗染翰者不乏其人。

雅歌儒服,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这样讲到:“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不断,服饰自然而然成为文化互动的载体。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要理解这个过程,就不能简单地只靠文献记载的“历史事实”,还要从具体的民间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答案。理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除了文字记载的“大事”外,民族关系更多地体现在老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体现在“雅歌儒服”这样的风俗习惯中。

image.png


新安,四川省唯一傣乡的“雅歌儒服”

新安傣族乡是四川省唯一的傣族乡,位于凉山州会理市的西南面,地处川西南滇西北干旱河谷地区,是我国第四大水电站乌东德水库四川省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乡。区域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独一无二的金沙江傣族,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润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从物到人,香蕉、芒果、早市蔬菜,醉人的米酒、酸辣可口的手抓饭,阳光帅气的傣族小伙、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都散发着浓浓的“新安味道”。

与云南傣族属同一支系的新安傣族,由于居住环境上的差异,花腰傣的服饰在款式、色彩、面料及饰品上也有所不同,傣歌傣舞分别在词曲创作和动作编排上兼具和吸纳了地方特色(傣歌极具新安湖汉族民歌特色,傣舞融合了彝族舞蹈的热辣)。


image.png


傣雅服饰,灵动秀美

新安的傣族姑娘,走动时裙子的无数条花边像波浪起伏的小溪,充满灵动的秀美。由于傍水而居,紧身衣和薄筒裙为常穿服饰,紧身衣多为浅色,外衣的袖子和腰身则比较窄瘦,筒裙长度通常会遮住脚面,花色多样。

image.png

鸡枞斗笠,因形似开放的鸡枞菌而得名,是花腰傣竹编的特色蔑帽,帽顶中央有一小尖塔,帽沿顺滑,是不错的遮阳避雨工具。腰萝,是新安花腰傣女性用来装饰腰部的传统竹编工艺品,又叫“小秧萝”,据说最早是插秧时用来随身放秧苗的。现如今,小秧萝多被用来存放针线、钱币、糖果和水果等零星物品。傣族姑娘还会在腰萝上缀以美丽的彩线图案、珠饰等,堪称“腰上的艺术”。


image.png


傣族男子的服饰相对来说要简单朴实些,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下着长管裤,用白布、蓝布、红布包头,外出时亦戴鸡枞斗笠。

傣族人素有“金孔雀”之称,服饰功不可没。今年泼水节,众多游客赶赴新安,被别具一格的傣族服饰吸引,或租借或购买,对傣族服饰的喜爱昭然若揭。一大群人穿着轻便舒适的傣族服装,以健美潇洒的姿态在漫天的水花中翩翩起舞,宛如幸福美好的一家人。


image.png


湾湾的新安湖,新安人动心的歌唱

2018年,乌东德水电移民马鞍坪移民安置点项目正式启动,作为四川库区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点,涉及到两千多人,近三千亩生产用地,原来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摇身一变,火炬般的小楼林立,通网通电不再是什么稀奇事,大彩电、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人们至今还记得,在这沧桑巨变发生之前,那个叫湾村的地方。建设还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时候,领工口中的哨子每天都会在马鞍坪吹响,与此同时,就会有一阵有感染力的歌声从江那边的湾村飘过来。这歌声,婉转悠扬。领工和民工们时常能听到,“湾湾的新安湖哟~”她们这样唱。


image.png


新安的高温炙烤着忙于建设这片土地的人们,他们身上的汗水汇成一股溪流,滴落在了干燥的土地上。平静的江面上,悠扬的歌声越来越嘹亮,等船靠了岸,上面的傣家妇女背着背篓,提着篮子跨上岸来。背篓里背着水壶,篮子里盛着香粑粑,她们的男人也在为安置点的建设出力,准时为男人们送上午饭,成了她们每天必做的功课。傣家人豪爽大气,有自己吃的从来不会怠慢了旁人。领工觉得每天如此心里过意不去,以“吃不惯”为借口不肯带头再接,结果胳膊拧不过大腿,硬是被她们塞在了手里。

“你们的歌声可真美妙!这首歌叫什么?我还是第一次听。”领工用普通话跟她们讲。

“这首歌叫湾湾的新安湖,只有我们本地人才会唱。”她们羞涩地告诉他。

“教教我们呗!”领工提议。

保守的她们害羞地摇了摇头,等工人们吃完东西,收拾好东西渐行渐远,划动的木楫一下又一下地拨动着她们的心弦,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唱了起来。工人们在领工的带领下一边笑着一边张开了口:“弯弯的新安湖哟~”

生活变好了,湾村不在了,新安湖的歌声越飘越远,承载着梦的新安湖却更美了。


image.png


时代的印记,傣乡里的雅歌儒服

今日再走进傣庄,平坦开阔的柏油路上时不时有车辆驶过,人们出行不再依靠小木船了。鳞次栉比的移民新居干净整洁,屋内的装潢华而不奢,织布机、缫丝机、躺椅等寄托了傣族同胞乡愁的老物件很好地被保存了下来,每逢客人来到,慈祥的傣族老人就会坐在这些物件前面唱响古朴的傣语歌。傣家的儿女喜欢身着五颜六色的传统服饰,泡傣茶、端傣酒来迎接客人。下雨天,傣族姑娘还会撑起油纸伞步履款款地从门前走过,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image.png


载歌载舞的人越来越多了,歌声就像水鸟飞过时的鸣叫一般清脆,舞蹈就像花丛里绽放的花儿一样迷人。虽未见孔雀,却时常能看见穿着彩色长裙的傣族姑娘们在广场上优雅地跳着孔雀舞,如同新生的孔雀一般。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人类的奋斗史。对于勤劳的傣家人来说也不例外,只要对美好生活还抱有期望,奋斗的脚步就不会停止。听!马鞍桥人民的合唱声正在天际回响:

湾湾的新安湖哟~

花丛中有一个叫马鞍桥的傣庄

傣家人为梦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图片:会理宣传)



本期编辑




原创:会理旅游

统筹:戴耕泓

审核:王荣强

投稿邮箱:448599583@qq.com

主办单位:凉山州会理市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区管委会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