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动态

景区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景区动态

美食记||会理美食中的君子——饵快

发布时间:2023-09-21 09:18:42 浏览次数:583

 会理美食中的君子——饵快

           作者:陈新颜


    (一)


image.png

余秋雨先生花了十几年时间,苦行僧一般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若有人问:何为君子?只怕余先生又会罗里吧嗦地说一大堆。要我说,君子,就是会理的一碗鸡火丝饵块。

image.png

鸡火丝饵块,是会理的名小吃之一。在会理的众多名小吃里,排在前面两位的,——毫无疑问,有鸡火丝饵块,有羊肉粉。而两者之中究竟谁排第一谁排第二,恐难于定论。一般的情况是:老年人爱吃鸡火丝,青年人爱吃羊肉粉;本地人爱吃羊肉粉,外地人爱吃鸡火丝。若投票,只怕也是票数相当,不分伯仲。因此,只好这样说,在食客心中,二者的分量是半斤八两。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其实,难于分出第一的又何止于文章,不同风格的美食亦是如此。会理的羊肉粉之与鸡火丝饵块,犹如江湖豪侠之与谦谦君子;一个豪气干云,一个温润儒雅;一个侠骨柔肠,一个柔中带刚;一个如夏天,一个如春天;一个如北国,一个如江南;一个如火,一个如水。

image.png

制作会理鸡火丝饵块的原料,主要有三样,都写在了它的名字里:“鸡火丝”,即鸡肉丝与火腿丝的简称。鸡,得用本地肥瘦适中的土鸡。鸡太肥,则无味;鸡太瘦,则肉柴;火腿,须用本地人精心腌制的老火腿。将二者洗净,放入清水中,一锅炖煮。水最好一次性加够。中途添水,为炖汤大忌,更是技艺精湛的厨师所不为之事;火宜先用大火,再用中火,最后用小火。先以大火煮开,打去浮在最上面的沫子(这样汤味才淳),转中火慢炖。待其熟时转小火,将肉捞起,去其皮骨,切为细丝,备用;“鸡火丝饵块”中的“饵块”,其实是饵块丝。饵块丝由饵块切成。饵块,一种流行于川滇黔等地的传统美食,乃是由上等的大米,经过浸泡、蒸制、捶捣、造型(现多用机器切割)、阴干、盖章等工序精制而成。或问:你怎么对饵块的制作工序了解得这么清楚?答曰:我曾和一个同学在饵块厂打过工。

(二)

image.png

会理人制作饵块,由来已久。究竟有多久,没有人认真考证过。我读中学时,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总爱跑到会理县的图书馆里去看书,因此认识了当时图书馆的副馆长曾波。曾馆长曾告诉我,据他研究,会理饵块的制作方法是大明状元杨慎从云南带到会理来的。当时的我信以为真,现在却觉得有点牵强。

image.png

古人将米浸泡后蒸出来的食物称为“饵”。西汉史游《急就篇》说:“饼饵麦饭甘豆羹。”注:“溲面而蒸熟之则为饼,溲米而蒸之则为饵。”白居易有诗:“朝喃颁饼饵。”一般认为,饵块起源于云南,明代时传入会理。会理历史上绿水松坪关和老街乡高炉堡制作的饵块最好。

叫“块”,因为这是一种块状食物。饵块的制作,传统用手工,将本地产的老品种大白谷米浸泡三至五天上甑蒸透后,翻倒在大竹簸内洒适量清水浸润,翻抄松散后再入甑重蒸,俗称“打回堂”。复清圆汽后,即可分次舀入石碓中舂,并不断翻动,以绒细为度,取出趁热软时在案板上揉搓,一般均制成长一尺左右、粗约二寸的长方体块。

image.png

松坪关做的饵块在石水缸中可泡半年之久,表层已长绿苔,洗净一如初制,色质不变。高炉堡做的饵快软硬适度,细润洁白,可水泡和用绿松毛覆盖,便于贮存;现在,则多用机器,其制作流程跟砖厂制砖有点相似,制作出来的形状为长方块,约有半块砖那么大,颜色雪白,质地如玉,一个饵块的平均重量在一公斤左右。会理现在可以见到的饵块厂不少,什么船城饵块、会理饵块、王饵块、东关饵块,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船城饵块。会理的大街小巷里,也随处可见卖饵块、米粉的摊子:一个竹篾编的大筲箕,里面装着雪白的米粉;一堆饵块,砖块一样地被人横竖码着。后面站一个中年妇女,肩上斜挎着一个钱包,埋着头正认真地在一块圆砧板用一把大菜刀切着饵块丝。行人要吃,就买一个回去,切片切丝都可以,当然也可以买切好的,还可以请卖饵块的现切。

image.png

会理的饵块是很有名的。《中国烹饪辞典》(李延芝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里专门收录有“会理饵”这一词条,条文如下:会理饵(块)是四川闻名遐迩的传统风味小食品。以精白稻米为食材,淘洗净后,先煮后蒸,至不软不硬时,捣如泥状,再压成5千克左右的圆块或长条块即成。特点:柔韧爽滑,清香甜润。食用时,可煎可炒,或煮或烤,均味美可口;若配以佐料烹制,更别具风味。饵快可贮存,易携带。当地人外出或探亲访友,常携带此品,既经济实惠,又有浓厚的乡土情谊。”

image.png

 ——“先煮后蒸”,是不完全对的。会理饵块的制作方法,通常是先浸泡后蒸。这样制作出来的饵块,才叫会理饵块;“柔韧爽滑,清香甜润”,却说到了点子上。我吃过云南昆明的饵块,吃过贵州独山的饵块(当地人写作“二块”),似乎都不如会理饵块好吃。昆明饵块不堪煮,易浑汤,入口稀烂,毫无“筋道”劲儿可言;独山饵块,颜色灰白,卖相不佳,吃法单一。相较而言,会理饵块颜色雪白,口感筋道(用会理人的话来说就是“筋丝好”),清香甜润,回味悠长。而吃法多样,尤为他处所不及。会理饵块的吃法,除了辞典上所说的几种,还有蒸法或炸法。会理九大碗里的“尖刀圆子”,常以普通印章大小的饵块条打底,用的就是蒸法;饵块还可以炸。切丝炸,切片炸,都可以。切丝入菜籽油略炸,但熟便起,加花椒油、辣椒油、芝麻油、醋、酱油、盐、味精、葱花、香菜、蒜水凉拌,风味俱佳,是一道开胃菜。此菜,好友刘静曾在我家的“杀猪宴”上做过一次,做得了端上饭桌,深受广大小朋友喜爱,非常行销。当然,饵块的最佳吃法,还是切丝,做成鸡火丝饵块。

image.png

image.png


(三)

制作鸡火丝饵块所用的烹饪方法是“汆”法。汆,是一个会意字。汆者,入开水迅速煮(烫)熟也。家乡人常用汆法烹调食物。汆汤饭、汆圆子、汆肉饵块,汆肉米粉,都是将食物放到滚开的汤水里迅速汆熟而制作出来的美食。鸡火丝饵块,是汆肉饵块中的极品。

鸡火丝,即鸡肉丝、火腿丝,前已交代,兹不重述。饵块丝一把,白菜叶一张(撅成三四段,先下),入开水迅速汆熟,捞起装碗,冒以先前炖煮鸡肉火腿的汤,撒上一点葱花,最上面再撒上提前切好的鸡肉丝、火腿丝,配上凉拌大头菜丝丝一小碟,端上餐桌。香气飘飘,使人垂涎欲滴。观其色,则鸡肉丝浅黄,火腿丝红艳,饵块丝雪白,时蔬翠绿。各种颜色会集在一起,俨然一幅白雪红梅、新绿点点,生机盎然的早春图画。拌一拌,快吃吧!吃鸡火丝饵块,宜先喝汤。一口下肚,终生不忘!——鲜啊!

image.png

家在湖南长沙的大学同学来会理,我带他去吃羊肉粉,吃完之后,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又带他去西街上吃鸡火丝。他吃完以后却赞不绝口,后来对我说:“那才真是人间至味啊!”贵州三都的文友来了,我依然把他带到西街的鸡火丝店里吃鸡火丝饵块。——会理当然还有很多很好的鸡火丝饵块店,比如廖记鸡火丝、老牌鸡火丝、张记鸡火丝,我何以会独独偏爱这家呢?仔细想想,不是偏爱他家的鸡火丝饵块——会理各家的鸡火丝饵块味道都大同小异,而是偏爱他家店的店名——重逢鸡火丝饵块。渐渐长大,经历的事情愈多,便愈发明白:世间美好的人和事,往往都可遇而不可求。即便相遇,也终究要别离。聚少离多,别离,是人生的常态,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必要悲伤,不妨学学苏东坡,许下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期待重逢的一天。

image.png

会理的鸡火丝饵块,可以用鲜、香、爽、滑四个字来形容。若要根据它的特点来对它打个比喻,则好比是温润如玉、玉树临风的谦谦君子。吃鸡火丝饵块——或者说吃会理的无论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饵块,我特别爱会理饵块的那一点筋道劲儿。我觉得,会理饵块所表现出来的这点筋道劲儿,犹如谦谦君子内心深处一直坚守着的做人的底线与原则,得之则为人,失之则为禽兽;得之则有味,失之则无味矣!

(四)

我小时候爱吃烤饵块。冬季的夜里,一家人围着火盆或电暖器取暖时,常将饵块切成身份证或巴掌大小的片,放到烤架上置于炭火盆上烤至两面金黄,然后刷以豆瓣酱,便可以吃。会理人管这种饵块叫做火烧饵块。这种烤饵块的特点是:外香脆,内软糯,既有豆瓣酱的香辣味,又有稻米的清香和甜味,非常好吃。不知道为什么,会理人又把“耳光”叫做“火烧饵块”。要给别人一记耳光,会理人就会说:“来,我请你吃一块火烧饵块!”

image.png

             ▲  烤饵块片   刘兰   摄

小学校门口经常有油炸饵块片卖,都是小学生巴掌大一块,放到菜籽油中炸熟,至表面微黄、起硬壳时夹起来,每一块的一头都插上两根竹签,看上去倒像是一个雪糕,有学生要买,一毛钱一块。选好了,拿着竹签做的“把”,用漏勺撒上秘制的香面、辣子面,边走边吃,十分满足。

image.png

高中校门口有个卖卤饵块的大叔。这人四五十岁的样子,拄着一枝单拐,面前支了一炉一锅一桌。炉是半米来高的圆桶形蜂窝煤铁皮炉子,锅是会理本地所产的银灰色砂锅,桌是两抽的小学生课桌,桌上放有一个不锈钢盆子,一袋饵块丝,一包竹签以及一些调料瓶。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下午5点半到7点,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有学生来了,说好要卤多少钱的,他便拔开火门,从塑料袋里抓相应分量的饵块丝放进砂锅里,卤到两分钟,捞起,装在不锈钢盆里,又根据学生喜欢的口味来加入一些作料:醋、葱花、香菜、辣椒面,拌好后装进一个小塑料袋里递给学生。学生接过口袋,又自己从桌上的一个塑料口袋里抽出几根竹签,提着急匆匆跑进校门。我买过这位大叔的卤饵块,味道有点咸。一转眼,高中毕业十多年了,那位大叔应该老了吧,他还在我的母校门口卖卤饵块吗?

图片

小时候,大多数人家买饵块一般都要等到年底——买回来,过年吃。会理人有正月初一吃饵块的风俗。会理人正月初一吃饵块,据说是为了纪念戚夫人。《会理县志》载:“ 《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刘邦宠妃戚夫人宫中乐事:‘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饵块在民间成了祥瑞之品。民间吃饵块,一是为避妖邪,二是对戚夫人遭到刘邦三妾迫害的同情。每年大年初一早餐,会理家家户户吃饵块,饵快切成块,清烫起锅,按各人的口味加各种佐料吃。菜肴配有火腿丝、鸡腿丝、烂刀肉、鸡㙡油等。”

image.png

我们小时候是不知道有戚夫人的,更不知道有刘邦。那时候,我们只知道什么好玩儿,什么好吃。饵块是很好吃的。那时候,年底总有人进村换卖饵块,一进村便开始放声大喊:“左饵块!左饵块!”“左”在会理方言中,常作动词用,意思是交换,以物易物。听到有人进村左饵块,村里的人家,无论贫富,都会用葫芦瓢从米缸里舀几瓢米端出门去“左”一些回来。大年初一、初二,便用除夕煮猪头肉的腊肉汤来冒饵块吃,配上香肠,猪头肉,别有一番风味。

外公生前喜欢吃红糖水煮的饵块丝。小时候去他家,他常做。他去世后,就没人再做了。不过红糖水饵块丝的味道,我至今记得。每次去外公家,总会去老房子里看看老堂屋,老厨房,睹物思人,心中不免五味杂陈。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毫无办法的事。不过,总有令人高兴的事,总有一些东西没有变过,一如我内心深处的执着与坚守,又如会理饵块柔中带刚的口感。

(——载2023.3.16《西昌都市报》)

1.jpg


END-




本期编辑



制作:会理旅游

统筹:戴耕泓

审核:王荣强

投稿邮箱:448599583@qq.com

主办单位:凉山州会理市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区管委会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