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动态

景区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景区动态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丨会理古城,开启千年时光隧道

发布时间:2024-01-11 11:19:16 浏览次数:70

在四川省最南端,金沙江北岸的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古称会无、会川。会理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县,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118个、全省第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与云南省仅一江之隔,自古以来就是川西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重地,为古丝绸南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



image.png

历经千年历史的沉淀,会理是一本厚重的书,以龙肘山为书脊翻开,镶嵌文明密码的秀美河山缓缓展开,青山是骨骼,河流是血液,田园是肌理。在这里,山是凝固的河,河是苍翠的山,群山巍峨的地方,镌刻着时光的轴线,河流走过的地方,绵延着生命的故事。

地名是阅读会理的一把钥匙,地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带着我们追溯。从地名的变更中,可以看到会理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西汉建县为会无,唐、宋时设会川都督府、会川府,元为会川路,明为会川卫,到清朝改会理州,民国二年改州为县,始称会理县。2021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会理县,设立县级会理市。两千多年的时光,镌刻着这座城市的记忆,接纳了多种文化,厚重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会理,它像受上苍眷顾的贝中之珠,在时光的淘洗中,翠羽明珰,葳蕤生光。


image.png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注定不同寻常。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刘彻在平定内忧外困时,做出了影响千年的决定,铺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河西走廊设四郡,即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同年,古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会理,正式建制设县,名为“会无”。通往文明之路在中原大地延伸,隔空相对、繁华绚烂。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丞相亲率西路主力自安上(今屏山)溯江而上,平定越巂叛乱后,与孟获军首战于会无。五月,自会无渡泸入滇。孟获被七擒七纵,终于心悦诚服。到了秋天,蜀军会师于滇池,结束了这次战事。在《诸葛亮前出师表》中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即是描绘了这场南征之战。诸葛亮南征在凉山州境内留下了许多遗址和故事,如大小相岭、诸葛城、孟获城等。据《会理州志》记载,会理城郊各有一处孔明寨,现在云甸镇的孔明寨村依然以此为名。

image.png


唐高宗上元二年,以“川原并汇,诸酋听会之所”之意,改“会无”为“会川”,置会川县,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政治战略地位可见一斑。在会理的历史上,“会川”这个称谓保持了上千年。唐宋时期,会川先后被南诏、大理国统治长达5个世纪,川滇交融的文化,在历史中定格。


元王朝时期,十分注重交通信息建设,为保证古道畅通,遍设驿站,“星罗棋布,脉络相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漫漫南丝路古道,10至20里设驿亭,30里设驿站,60里设驿馆。在古道上来来往往的旅人与马匹,都有了休息的地方。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经会川南渡金沙江入云南,他对驿站大为赞赏,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写道:“这些建筑宏伟壮丽,有陈设华丽的房间,挂着绸缎的窗帘和门帘,供给达官贵人使用。即使王侯在这样的驿馆下塌,也不会有失体面。每一个驿站,常备有400匹马,供大汗使节往来使用。专使都可以有替班的驿马,可以在那里换上健壮的良马......这是十分美妙奇异的制度,而又贯彻得这样有效,确是难以形容的。”


image.png


据《会理县志》记载,元世祖28年(公元1291年),中庆(今昆明)经由罗罗斯(今四川凉山、攀枝花地区)接通成都大路。罗罗斯境内已设驿站29处。而处于中间位置的会川路属明夷(今米易)、大龙(今会理西北)、会川各站,均设驿站马50匹。马可·波罗继续写道:“若自此建都骑行10日,沿途所见环墙之城村仍众,居民皆属同种,彼等可能猎取种种鸟兽。骑行此10日毕,见一大河,名称不里郁思,建都州境至此。河中有金沙甚饶,两岸亦有肉桂树,此河流入海洋。”从旅行家的笔下可以看到,从西昌出发,城镇、乡村密集,当地人同族聚居,没有外来氏族侵袭,人们可农耕可狩猎,生活宁静祥和,安居乐业。经会理过金沙江,就到了云南,又是另一番不同的风光。


image.png

明朝状元杨升庵因“议大礼”案,冒死进谏,被充军永昌(今云南保山),曾四次经过会川,并因告病在此停留数月。风光秀丽、民风淳朴、文化深厚的会川让杨状元暂时忘记了“负罪在身”,诗情如涌泉,在会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名园会水傍,游女出滇阳。竹叶沽春酒,梨花洗墨粧。醉来迷眼处,疑是碧云乡。”这首古诗描写了仲春时节,万物复苏,会理人欢天喜地结伴踏春、赏花饮酒的幸福光景,收入《会理州志·艺文》。飞花易逝,水涨潮落,转瞬间,杨升庵不得不离去,行至松坪关,这里是会川卫所辖之要谥,南大门关口。杨升庵心里黯然,但面对前来送行的朋友,他把离情放在心里,互道珍重,各自安好,写下《松坪关》:“莫唱离歌惨别离,蜀云滇月共青山。太平处处经过惯,梦里还家又出关”。诗人有梦,梦里又回到会川。


image.png


明清以后,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会川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商品集散、布匹加工染色的要地。城内店铺林立、手工业发达,商队和马帮川流不息,这条古商道上的重要驿站呈现了繁荣的盛景。街市整齐、巷陌交错、商贾云集,600年前的古城街道就宽达8米。据《会理州志》记载,明洪武30年(公元1397年),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商家于西门内建北五省会馆,是外地商人在会川设会馆之始,各省商帮纷纷修建会馆。时至清代,在城内各省会馆多达10处,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更带来了大江南北的文化。《会理商业志》记载:民国时期,会理有70种行业。民谚道:会理有72场,场场有72行。


image.png


世宗雍正六年,以“川原并会,政平讼理”之意,改名为“会理”,从此以会理为州、县名,沿用至今。“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个礼乐安邦之地,清乾隆年间,会理知州在州衙门的东西两侧,各建石牌坊一座,分别题为“清宁古郡”、“会同名邦”。清嘉庆年间建金江书院,是攀西地区办学历史悠久的学府之一。清同治年间建仓圣宫,供奉“造字圣人”仓颉。明清两代供职在外的官宦纷纷在会理修建宅子,“大夫弟”、“进士第”、“翰林第”等等,将文气涌动的历史浓缩在了科甲巷内。尊文重教、崇德善贾,渗透城市脉络,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徜徉在会理古城,仿佛走进了千年的时光隧道,所有对岁月的怀想、对未来的憧憬,都可以在这里安放。如今的会理,承载着古丝绸之路的文明,秉承着坚韧的革命意志,焕发着年轻的县级市的风采,稳步迈入新纪元。厚积薄发、笃行致远,百业兴旺的富裕会理、绚烂多彩的文化会理、舒适安逸的乐居会理,这是会理人为之奋斗的“三大目标”。会理,明天更美好。

作者/戴耕泓




本期编辑

素材来源:逐一朵溜溜的云

整理:会理旅游

统筹:戴耕泓

审核:王荣强

投稿邮箱:448599583@qq.com

主办单位:凉山州会理市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区管委会